《代号:代号》?这届厂商给游戏起名字有多鬼才
"以后你们这些游戏公司出新游戏就干脆叫《代号:代号》吧" 。
最近几年 , 越来越多的厂商——尤其是国内一些游戏公司 , 开始采用这种暂定名的方式来公布新品了 , 一时间各种"代号X"和"ProjectX"一类的名字此起彼伏 。
每每至此 , 都能看见不少玩家在发布会直播的弹幕里刷起"代号:代号""Project:codename"这样的调侃 。
而从这个点细究下去 , 你会发现这只是近些年新游花式起名里的一种 。 出于这样那样的考量 , 游戏厂商在命名或是"试图定义玩法品类"上 , 其实有很多类似的鬼才操作 。
文章图片
与之类似的还有不对称竞技 , 同样是此前国内产品里少见的玩法 , 采用了另外一种称呼 , 以全新的姿态进入国内市场 。
文章图片
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也很有趣《MOBA这个名词真的是拳头公司提出的吗》 , 虽然回答很少 , 但问题本身的角度值得玩味——像这样一个(现在回头去看)定义了品类的词 , 是怎么出现的?是在玩家群体中逐渐形成的 , 还是早先游戏公司为了区分某些同类、概念而刻意创造的词汇?
再到近年的各种"代号"和"Project" , 为什么游戏厂商在起名上会有这么多鬼才操作?
首先 , 某种程度上的确是为了营造概念 , 有些新品是品类、玩法的跟进者而非开创者 , 为了和更早的游戏区隔开来 , 势必要做一些包装 。 如果从营销、市场影响的角度来看 , 这一点无可厚非 。 只不过这样的方式 , 有时候也会引来核心用户群体的吐槽"你这游戏不就是XXX-like嘛" 。
前文提到的MOBA这个词 , 坊间流传的说法是LOL在早期为了和DOTA做出区分而创造的概念 。 尽管这一点没有特别确凿的例证 , 但这个词经过数年的口耳相传 , 随着用户基数扩大 , 的确已经成了定义品类的名词 。 现在基本很少有人会用"DOTA-like"来形容品类了 。
但也并非所有原本小众的既有品类里的新品 , 都会采用这种方式来"重新定义" , 像Roguelike成了十分标准的品类定义 , 也有不少等距视角的ARPG , 会被称作Diablo-like 。
文章图片
而一些先行者试过之后大概发现了"这么干挺好用" , 随后也就有越来越多的厂商效仿 。
【《代号:代号》?这届厂商给游戏起名字有多鬼才】除此之外 , 你还见到过哪些"鬼才命名"方式 , 它们都是怎么来的?不妨在评论区说说你的观察 。
相关经验推荐
- 《魔兽世界》tbc怀旧服p2阶段面临人数崩盘
- 2021年已经过去了|开放大世界手游or端游曝光,《逆水寒》开放大世界玩法
- 作为《原神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|《原神》4星角色培养满意度top8出炉
- 《WWE2K22》官方公布预告片确认3月11日推出
- 《半妖的夜叉姬》特别宣传片第二章2阶段1月8日开播
- 本文转自:新快报无论从玩家数量还是收入来看|《2021年全球移动游戏玩家白皮书》,发掘移动游戏领域与TikTok间的新机遇
- 《WWE 2K22》官方公布预告片 确认3月11日推出
- Steam特别好评模拟经营游戏《木架》开启特价促销
- 《魔域口袋版》年兽养成福利多五虎列阵闹新春
- 王者荣耀衍生作《代号:破晓》全新爆料,神级战斗很难不心动!